熱門搜索:
熱門搜索:
氣體滲碳的操作要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工件表面清理及防滲處理。工件在進入滲碳爐之前清除表面污垢、鐵銹及油脂等。一般可采用清洗的方法,如清洗尚不能保證表面質量時,可采用噴砂。在工件表面不允許滲碳的部位應采取防滲措施。常用的防滲方法有鍍銅和涂敷防滲膏劑兩種,膏劑可自配亦可外購。鍍銅效果雖好,但成本較高,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使用受到限制,采用涂敷防滲膏的方法比較方便。此外,還可以采用預留加工量,滲碳出爐緩冷后用機械加工的方法切除滲層,或者對工件上不需要滲碳的部位用緊密固定的鋼套及軸環等保護方法。
2.裝爐量的確定。裝爐量過多會使爐溫下降過大,靠近爐壁與爐檬中心的工件溫差大,并影響滲碳氣氛的正常循環。裝爐量過小則生產率低,能耗高。實際生產中要根據爐子工作空間尺寸、工件形狀及夾具方式確定裝爐量。
3.爐子密封與爐氣循環。為保證滲碳質量,爐子密封性要好,并保持爐內氣氛為正壓。爐氣的正常循環有利于爐氣均勻,使工件能經常與新鮮氣氛接觸。因此,在操作過程中應使風扇始終保持轉動,并在爐內放置可使爐氣均勻循環的導向馬弗。
4.爐內氣氛調整。井式爐在關閉排氣孔 10min后應取氣分析,如氧化性氣氛過多,應調整滲劑供應量或富化氣比例。對連續式爐應通過工藝試驗確定各區爐氣露點(或CO2)的控制范圍,并經常檢查控制儀表或電腦運行情況。
5.滲碳出爐時間的確定。生產中由于爐子工件狀態或滲劑成分波動或因外界因素,滲碳工藝中規定的滲碳時間只能供操作者參考,準確的出爐時間應根據抽取的試樣層深來確定。
6.冷卻窯中的冷卻操作。滲碳后不宜直接淬火,并對表面質量要求較高的工件,出爐后應立即放人冷卻罐中緩冷,并立即通入保護氣體或滴入液態滲碳劑(至工件溫度降至500℃時停止)作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