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熱門搜索:
真空熱處理的保溫時間長短的影響因素
真空熱處理保溫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工件的尺寸形狀及裝爐量的多少。一般資料中介紹的傳統加熱保溫時 T按下式確定:
T1=30+(1.5-2)D
T2=30+(1.0-1.5)D
T3=20+(0.25-0.5)D
式中:D為工件有效厚度(mm);
T1為第一次預熱時間(min);
T2為第二次預熱時間(min);
T3為最終保溫時間(min)。
實際上,在一爐中往往同時裝有若干形狀尺寸不同的工件,這就需要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按照工件的大小、形狀、擺放方式及裝爐量,確定保溫時間,同時還考慮到,真空加熱主要是靠高溫輻射,低溫加熱時(600℃以下)工件溫升非常緩慢此時在工件無特殊變形要求時,應使第一次預熱和第二次預熱的時間盡量縮短,并提高預熱溫度,因為低溫保溫時間再長,升溫后工件心部要達到表面溫度還是需要一定時間。
根據真空加熱原理提高預熱溫度,可減少 工件內外溫差,使預熱時間縮短,而最終的保溫時間應該適當延長,使得鋼中的碳化物充分溶解。這樣,既保證了質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溫時間的長短還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裝爐量:工件尺寸相同時裝爐量大,則透燒的時間應延長;反之,則應縮短。

②工件擺放形式:由于真空爐是輻射加熱,一般說來,如果工件形狀相同,應盡量使工件擺放整齊,避免遮擋熱輻射,并留出一定的擺放空隙(<D),以保證工件能夠受到最大的熱輻射;對不同工件同裝一爐,除按最大工件計算保溫時間外,還要增加透燒時間。當擺放空隙<D時,所得的經驗公式為:
T1=T2=T3=0.4G+D
式中G為裝爐量(kg)
其余各符號的意義同前。
另外
對于小工件(有效厚度D≤20mm)
或是工件之間的擺放空隙≥D
保溫時間可以減少:
T1=T2=0.1G+D
T3=0.3G+D
對于大工件(有效厚度D≥100mm)
最后的保溫時間可以減少
T1=T2=T3=0.4G+0.6D
③加熱溫度:加熱溫度高,可縮短保溫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