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熱門搜索:
淬火鋼回火轉變過程分析
(一)回火階段的馬氏體分解(200)
當回火溫度高于100時,馬氏體開始分解,M中過飽和碳原子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碳的析出降低了碳在M中的過飽和度,其垂直度c/a也降低。在這個階段,溫度較低,只有一部分過飽和碳原子在馬氏體沉淀,它仍然是碳在-鐵中的過飽和固溶體,鋼的硬度在回火過程中沒有降低,但由于碳化物的沉淀,晶格畸變化,淬火內應力降低。
(2)回火階段(200 ~ 300)殘余的轉變
殘余甲在200分解,在300結束。殘余甲分解成下貝氏體。回火過程中,在殘余A轉變為下貝氏體的同時,M繼續分解,會降低鋼的硬度。但由于較弱的殘余A轉變為相應的下貝氏體,鋼的硬度沒有明顯降低,但淬火內應力進一步降低。(3)第三回火階段(300 ~ 400)的碳化物轉變
回火第三階段,碳原子繼續從過飽和固溶體中析出,碳化物逐漸變成與固溶體無晶格連接的滲碳體(Fe3C)。固溶體中碳含量幾乎達到平衡碳含量,方形c/a接近1。第三階段后,鋼的組織由鐵素體和粒狀滲碳體組成,鋼的硬度降低,淬火應力基本消除。
(4)回火第四階段(> 400)的滲碳體聚集和相再結晶
第三回火階段后,雖然鋼的組織由鐵素體和粒狀滲碳體組成,但相(鐵素體)仍保持原來的條狀或片狀,變成多邊形晶粒。是指淬火鋼在回火過程中的變形。隨著溫度的升高,滲碳體尺寸增大內應力減小殘余A含量M碳含量。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原文章來自:匯誠盛工業爐http://www.lavvn.com/
